上海市領導會見MIT副教務長 與商湯科技探索在滬更多合作
3月29日,世界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(以下簡稱MIT)副教務長Richard Lester與學院生物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Bruce Tidor來到上海,并在商湯科技創始人、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陪同下,與上海市副市長吳清進行交流。Lester先生表示,未來MIT與中國合作必將日益緊密,MIT也愿與商湯科技協力,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上探索更多可能。
當天參與交流的還有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英,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,商湯科技總裁張文及商湯科技戰略并購負責人蔡祥。
希望MIT未來與上海的合作更加緊密
上海市副市長吳清首先對MIT到訪表示歡迎。他表示,上海正努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高地,目前已匯聚國內大約三分之一的AI人才,上海的綜合環境較為適合國際化人才居住和發展。 除了集聚人才,上海亦有很好的AI產業基礎,完善的數據庫和發達的資本市場,為產業的孵化、發育創造條件。希望未來MIT不僅在人工智能領域與上海展開合作,還能在教育、研究等多個領域探索機遇,把上海作為合作的首選之地。
Lester先生對于能夠來訪感到非常榮幸。他表示,其實早在MIT建校初期,于1887年就已經有中國留學生來到MIT。截至目前,在MIT留學的中國學生已達800多人,其中400名都是博士后,他們中不少學成回到中國,也幫助了國家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。他也認為,未來MIT與中國的聯系必將更加緊密,也期待在上海市政府與湯曉鷗教授的幫助下,共同探索未來的合作機遇,尤其AI領域的合作。
此次到訪上海,Lester先生表示也要感激湯曉鷗教授在中間所做的努力。商湯科技與MIT淵源頗深,創始人湯曉鷗,聯合創始人、商湯研究院院長王曉剛均畢業于MIT,獲得博士學位。
約四周前,MIT宣布了在AI的新舉措,發布了Intelligence Quest (以下簡稱IQ)項目。商湯科技不僅與MIT宣布成立人工智能聯盟,也成為了全球率先參與該項目的公司。據悉,IQ項目將發揮MIT在人腦研究、認知科學及計算機科學的優勢,推動人類與機器智能研究的發展,旨在造福全人類。
實地“考察”中國AI盟友
同日,Lester先生還前往商湯科技位于上海黃浦江畔的新辦公室,實地“考察”這位中國AI盟友。在湯曉鷗教授引導下,Lester先生還在DEMO體驗區深入體驗了商湯科技原創領先的AI技術及應用,并觀看了商湯科技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安防、手機、移動互聯網、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應用案例。
去年11月,商湯科技就與上海市政府在滬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;今年3月,大型集團公司上海儀電、臨港集團又分別與商湯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加快上海智慧城市與產業園區規劃落地。未來,商湯科技將在滬設立全球研發、智能汽車、智能芯片、智能教育等相關總部,全面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核心技術落地。